银行理财产品排行:12月新增贷款不及预期 摘要:有关银行理财产品排行:12月新增贷款不及预 ...
![]() 银行理财产品排行:12月新增贷款不及预期摘要:有关银行理财产品排行:12月新增贷款不及预期的实时资讯,希望对您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排行:12月新增贷款不及预期有所帮助!房贷已传递改善信号。12月新增贷款不及预期,企业中长贷的拖累最明显,同时居民贷款同比少增,银行依靠票据融资补足信贷规模,综合反映出当前实体信贷需求仍较低落。乐观信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12月底以来,票据利率在剧烈下跌后从谷底回归,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将迎来“开门红”,预计票据冲量现象将告一段落。二是房贷传递改善信号,11月居民房贷和企业开发贷当月同比双双上行。,B ,2 ,我靠,说到没做到 ,啊哈 ,有人买了吗 ,大市如此,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 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 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 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 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而是(10+16+24+10)/4=15(元)。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即: 二是股价修正法。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 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即: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政府债发行提速,如期支撑社融回升。12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6508亿元,存量增速上行0.2个百分点至10.3%。分项上主要是政府债发行的同比增量明显扩大,此外表外融资不再拖累也是社融回升的一大原因,12月《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表外融资持续且快速的收缩终于在年末相对放缓,信用环境在超调后正逐步被矫正。 货币财政双双发力,M2、M1增速反弹。12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宽货币率先到来。同时财政发力、支出加大,财政存款向居民企业端转移。12月M2、M1增速分别为9.0%、3.5%,均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M1增速下跌近1年后再迎上行拐点,反映出居民企业将存款活期化的行为,居民端主要缘于元旦节前消费需求增加,企业端则在于财政资金拨付到位,基建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还有哪些变化值得期待?一是信贷结构有望改善,基建贷款率先发力。作为配套资金的重要一环,年初投向基建贷款有望实现增长,叠加房贷企稳,未来新增信贷有望多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二是Q1政府债仍将错位发行,有力支撑社融回升。财政部已在2021年12月提前下达1.4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根据历史经验,各地发债通常紧跟额度下达。2022年财政将及早发力,与2021形成错位。三是基建项目加速落地,叠加春节效应,居民企业活期存款有望进一步提升,带动M1增速持续反弹,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 风险因素:疫情再度恶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作者为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晋哀侯姬光 |